一、篮球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开展与探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在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合肥大学(原合肥学院)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进行调研的基础上,2021-2022年第一学期,我校开始试行篮球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以推广篮球运动、提升成员竞技水平为初衷,吸引了在校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加入。但最初的管理模式与训练模式还不成熟,存在着如赛事组织缺乏系统性、训练体系不完善、成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面对我校篮球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发展的难题,体育部开启了篮球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之路。初期的改革主要围绕组织架构、训练体系等方面展开,但由于管理理念落后,开展经验不足等,导致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如会员自主管理缺失;教学内容设置与会员实际水平匹配度不高;负责教师对俱乐部制教学缺乏清晰的教学理念,这些问题使得改革效果未达预期。
二、开启篮球俱乐部“学赛融合”新模式
为打破篮球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发展困境,体育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并面向师生广泛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师生在训练、竞赛、管理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全面梳理我校篮球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师生的核心诉求。为了让部门教师了解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开设的意义,体育部于2023年11月邀请合肥大学原体育艺术部许大庆主任做了《关于俱乐部开展的经验》讲座。为提高篮球教师的业务能力,体育部加强篮球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具有篮球专业教师3名(其中1名为篮球健将级运动员)。
为更加深入地学习合肥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在管理模式、课程设置、赛事体系以及学赛融合的成功经验,体育部于2025年5月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及俱乐部负责教师前往合肥大学进行专项调研学习。通过调研,明确了我校篮球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新的发展方向——“学赛融合”,即将教学、日常训练及各类赛事有机结合,以赛促学、以学助赛,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学赛融合”与制度创新,助力俱乐部制教学模式长足发展
体育部加强党建与业务相融合,通过教师、学生座谈等方式,对我校篮球俱乐部制“学赛融合”的实施效果进行专项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对策。在篮球俱乐部训练方面,体育部将根据赛事需求和成员水平,制定分层分类的训练计划,增加实战化训练内容;在赛事组织上,体育部将积极拓展校内、校际赛事资源,鼓励成员参与各级别比赛,以实战检验训练成果,提升竞技水平与比赛经验。
同时,体育部以调研结果为依据,经过反复研讨、修改与完善,成立了徐州医科大学大学生体育素质发展中心,制定了《徐州医科大学俱乐部章程》(试行)。章程明确了俱乐部的组织架构与各部门职责,优化了成员管理、活动组织、赛事安排等流程,建立了完善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一套符合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发展需求、科学规范的新规章制度正式形成,为我校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我校篮球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在四年的改革历程中,不断突破困境、创新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这也为我校其他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开展与持续进步积蓄了力量。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也初见成效。我校学生经过系统的篮球俱乐部学习与训练,在中国大学生篮球二级联赛江苏基层赛苏北分会高校预赛中,2023年获女子第2名、男子第3名;2024年获女子第3名、男子第3名。